2019年10月云南省高校教師資格認定課程考試
《高等教育學》模擬試題及詳解(一)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中的括號內。【更多資訊添加微信:zsf19910720 張老師】
1.中世紀歐洲大學中影響巨大的樣板學校是( )。
A.巴黎大學 B.威斯康星大學C.東京大學D.達勒姆大學
【答案】A
【解析】巴黎大學是一所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綜合大學,創(chuàng)立于9世紀,最初附屬于巴黎圣母院,1180年法皇路易七世正式授予其“大學”稱號,與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并稱世界最古老的大學,又被譽為“歐洲大學之母”。歐洲各主要大學的建立模式均受此二校影響。
2.教育的內部關系規(guī)律指的是( )。
A.教育要為社會主義經濟服務 B.教育要為社會制度建設服務
C.教育要為文化發(fā)展服務 D.教育要遵循其本身的特殊規(guī)律
【答案】D
【解析】即教育自身的規(guī)律,依據此規(guī)律,社會主義教育必須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即社會主義教育必須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遵循本身的特殊規(guī)律。
3.高等學校的基本職能是( 。。【更多資訊添加微信:zsf19910720 張老師】
A.培養(yǎng)專門人才B.發(fā)展科學技術C.為社會服務D.促進產、學、研結合
【答案】A
【解析】培養(yǎng)專門人才是早期大學創(chuàng)辦的宗旨,也是大學作為社會特定機構之所以能夠得以長期存在和發(fā)展的合法性依據。在現代社會,培養(yǎng)專門人才依舊是高等學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職能體系中的核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此為出發(fā)點,圍繞培養(yǎng)專門人才這一核心來展開。
4.美國在高等教育宏觀管理體制上采用( 。。
A.中央集權制B.權力分散型C.集權與分權結合型D.高校獨立發(fā)展型
【答案】B
【解析】一個國家的政體與高等教育間有著密切的關系,美國政治上高度分權的聯邦制決定了其高等教育的分權管理模式。【更多資訊添加微信:zsf19910720 張老師】
5.教育活動的依據和評判標準是( 。。
A.教育目的B.課程C.教育評價D.教學
【答案】A
【解析】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fā)點,教育目的的實現則是教育活動的歸宿,貫穿于教育活動的全過程,對一切的教育工作具有指導意義,也是教育活動的依據和評判標準。
6.以下屬于高等教育結構中的宏觀結構的是( )。
A.能級結構B.學科專業(yè)結構 C.教材結構D.隊伍結構
【答案】A
【解析】高等教育結構是指高等教育系統(tǒng)內各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系方式和比例關系。它大致可分為宏觀結構和微觀結構,其中宏觀結構主要包括:層次結構、形式結構、能級結構、地域結構以及管理體制結構等;微觀結構主要包括:學科專業(yè)結構、課程結構、教材結構、隊伍結構等。
7.“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體現了( 。┑慕逃康挠^。
A.教育無目的論B.社會本位論C.科學本位論D.個人本位論
【答案】B
【解析】“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明確肯定了教育的作用一是為統(tǒng)治階級培養(yǎng)所需人才,二是形成社會道德風尚,維護社會秩序,把教育的最終落腳點放在滿足社會的需要上,是一種社會本位論的觀點。【更多資訊添加微信:zsf19910720 張老師】
8.現代學位制度確立的標志是德國柏林大學創(chuàng)設的( )。
A.文學博士學位B.醫(yī)學博士學位C.理學博士學位D.哲學博士學位
【答案】D
【解析】德國哲學博士學位的設立,豐富了學位的內涵,體現了學位的學術價值和水準,其嚴格的學位授予程序又推動了學位授予過程的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標志著現代學位制度的建立。
9.以下不屬于我國高校辦學自主權的是( )。
A.一定的招生權
B.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的權力
C.教師及其他專業(yè)技術人員的職務評聘權
D.教學、科研和行政職能部門等組織機構的設置和人事配備權
【答案】D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對我國高校辦學自主權做出了較明確的規(guī)定,具體包括:一定的招生權;學科、專業(yè)的自主設置和調整權;學科、專業(yè)的自主設置和調整權;教學計劃制定、教材選編和教學活動組織與實施的自主權;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的權力;內部教學、科研和行政職能部門等組織機構的設置和人事配備權;教師及其他專業(yè)技術人員的職務評聘權、津貼調整和工資分配權等。D項“教學、科研和行政職能部門等組織機構的設置和人事配備權”描述不準確。
10.( 。┑恼莆蘸瓦\用程度是衡量教師職業(yè)專業(yè)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標志。
A.專業(yè)技能B.專業(yè)情操C.專業(yè)知識D.教學方法
【答案】C
【解析】專業(yè)知識是未來的高校教師具備從事教育工作所必須的,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是衡量教師職業(yè)專業(yè)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標志。
11.根據學術門類劃分或職業(yè)門類劃分,將課程組合成不同的專門化領域,這些組合被稱為( 。。
A.課程 B.專業(yè) C.教學計劃 D.教學大綱
【答案】B
【解析】專業(yè)是指根據學術門類劃分或職業(yè)門類劃分,將課程組合成不同的專門化領域。高等學校的專業(yè)結構即不同學科領域的高等教育的構成狀態(tài),一般以高等教育機構所授學位、文憑與證書的科類劃分為準。高等教育的專業(yè)結構應與一定的經濟結構及相應的各類專門人才需求相適應。【更多資訊添加微信:zsf19910720 張老師】
12.就教學的靜態(tài)結構而言,教學是由多項內容構成,不屬于其構成內容的是( 。。
A.教學內容B.教學媒介C.教師和學生D.教學原則
【答案】D
【解析】就教學的靜態(tài)結構來說,教學的構成部分包括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這幾個部分,教學原則并不是其中的構成部分,應予以排除。
13.開設跨學科課程或建立跨學科專業(yè)體現了高等教育課程發(fā)展的( )。A.綜合化趨勢B.多樣化趨勢C.人文化趨勢D.科學化趨勢
【答案】A
【解析】世界許多國家的高等學校都十分注意發(fā)展各學科之間的聯系,重新組合各種相近的學科,創(chuàng)立跨學科的邊緣學科課程,如海洋工程學、商業(yè)工程學、教育工程學、機械制造策略和管理等。這反映了現代科技成果融入學科基礎,體現了多學科知識的綜合化。
14.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學組織形式也出現多樣化的趨勢,在教學活動展開的時間隔上出現了( 。
A.加長化B.短學程化C.縮短化D.均衡化
【答案】B
【解析】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化是為了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經歷了一些發(fā)展和改革,在發(fā)展趨勢上,教學活動展開的時間間隔上出現短學程化的特點。一些大學為了適應日益增多的選修課和實踐課,將原來的一年兩學期改為長短不一的三個學期,在短學期內更多地設置全校范圍內的選修課程,以及需要相對集中的生產實習課。【更多資訊添加微信:zsf19910720 張老師】
15.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根本在于( 。。
A.培養(yǎng)學生B.獲得經驗C.了解社會D.增長知識
【答案】A
【解析】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最終效果表現為大學生在實踐中增長了見識和才干,完善了品格修養(yǎng),改造了自身,根本目的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
二、填空題:本大題每空2分,共20分。
1.美國經濟學家______應用經濟增長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答案】丹尼森
2.______是現代高校的基本職能,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此為出發(fā)點。
【答案】培養(yǎng)專門人才
3.教育方針規(guī)定了一定歷史時期教育發(fā)展的______,明確了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以及實現培養(yǎng)目標的______。
【答案】指導思想;基本途徑查看答案
4.現代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的根本區(qū)別在于是否重視______。
【答案】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5.高校學校管理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學術管理;行政管理
6.學科是一個______范疇,專業(yè)是一個教學范疇。
【答案】知識
7.課程建設應在學校指導下,由______對本系所開設的課程直接負責。
【答案】各系主任
8.專業(yè)是高等學校培養(yǎng)專門人才的基本教育單位,主要由特定的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和相應的______組成。
9.【答案】課程體系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更多資訊添加微信:zsf19910720 張老師】
1.簡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答: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實踐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同時貫穿于高等教育活動的全過程。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導向作用高等教育目的一經確立,就不僅為受教育者指明了發(fā)展方向,預定了發(fā)展結果,也為教育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奮斗目標。因此,高等教育目的無論是對教育者還是對受教育者都具有導向作用。它能使人們按照目標的要求控制自己行為的方向,修正偏離目標的行為。
(2)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調控作用宏觀上,高等教育目的對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規(guī)劃、高等教育結構調整和高等教育政策制定,具有支配、調控作用;微觀上,高等教育目的對實際教學過程中各種要素的組合,如教育計劃的制定、教育內容的選擇、教育手段和教育技術的運用等,具有支配和調控功能,同時,對受教育者的成長和發(fā)展也有調控作用。(3)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評價作用高等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評價高等教育實施效果的根本依據和標準。評價高等學校辦學方向、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檢查教學工作質量,教師評價和學生質量評價等,都必須以高等教育目的為根本依據和標準。同時,高等教育目的還起著一種“準價值體系”的作用,可以借助高等教育目的判斷高等教育實踐活動的社會價值。(4)高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勵作用在日常教育活動當中,高等教育目的一旦為活動主體所認識和理解,他們就會自覺地接受其指導并承擔起責任,以積極的態(tài)度和飽滿的熱情來投身于教育活動之中,推動目標的逐步實現。因
此,高等教育目的可以激發(fā)人的動機和需要,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更多資訊添加微信:zsf19910720 張老師】
2.簡述高校學生的基本社會特征。
答:高校學生的基本社會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感受時代精神的敏銳性感受時代精神的敏銳性是指大學生比成年人和其他青年群體,對時代精神的感受更為敏銳,他們比一般成人更容易體察到時代的變化,能夠較快地同時代精神產生共鳴。
(2)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是指他們總是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參與實際的社會生活,并對社會的發(fā)展變化產生一定的影響。
(3)群體成員的互動性群體成員的互動性是指大學生群體與群體、成員與成員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促動,形成一種比較統(tǒng)一的群體行為。
(4)內部結構層次的復雜性內部結構層次的復雜性包括新、老生之間,不同學科專業(yè)的學生之間,來自不同地區(qū)學生之間,不同家庭背景學生之間,心理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更多資訊添加微信:zsf19910720 張老師】
3.課程的分類體系有哪些?
答:從不同的視角去認識課程,可將課程分為以下不同的類型:
(1)按課程的側重點放在認識的主體上還是客體上來構建課程,可將課程分為學科課程和經驗課程。前者把重點放在認識客體方面,即放在文化遺產和系統(tǒng)的客觀知識的傳授上;而后者則注重認識主體方面,即學習者的經驗和自發(fā)需要。
(2)從分科型或綜合型的觀點來看,可以將課程分為學科并列課程和核心課程。并列課程注重系統(tǒng)知識的傳授,以一門門學科為中心;而核心(或中心)課程則以旨在解決社會生活問題的綜合經驗為中心內容,輔之以邊緣學科知識。【更多資訊添加微信:zsf19910720 張老師】
(3)從層次構成上看,可將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專業(yè)基礎課程以及專業(yè)課程。
(4)從選課形式上看,可將課程分為必修課程、限選課程和選修課程。
(5)根據課程課時數的多少將課程劃分為大、中、小、微型課程。
(6)根據課程內容主要是傳授科學知識還是操作技能,將課程劃分為理論型課程和實踐型課程。
(7)根據課程是否有明確的計劃和目的,將課程劃分為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前者是在課程和教材中明確陳述的,并要在考試、測驗中考核的正規(guī)教學內容和教育、教學目標;后者利用有關學校組織、校園文化、社會過程和師生相互作用等方面給學生以價值上、規(guī)范上的陶冶和潛移默化的影響。
4.簡述高校德育的基本內容。
答:高校德育是指高等學校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系統(tǒng)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響,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身體力行,以形成他們的品德和自我修養(yǎng)能力的教育活動。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高校德育的理論基礎、指導思想和核心內容。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區(qū)別于資產階級教育的根本標志,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體現。高校德育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首要目標,維護其社會主義性質。
(2)四項基本原則教育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當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全黨團結和全國各組人民團結的共同的政治基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順利進行的根本保證,是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內容。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黨和國家對大學生在政治上的基本要求。【更多資訊添加微信:zsf19910720 張老師】
(3)形勢政策教育經常對黨內外群眾進行形勢政策教育,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傳家寶,是改革、開放、搞活新形勢下的迫切要求,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可以幫助人們全面地理解黨在新時期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進一步認清形勢,振奮精神,明確奮斗目標,更好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努力奮斗。
(4)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是我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巨大精神力量。廣泛持久地開展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的需要,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5)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人生觀教育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態(tài)度,它是以世界觀、政治觀和道德觀為基礎的,并且是它們的集中表現。青年學生正面臨著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觀、人生道路的選擇。對他們進行人生觀教育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更多資訊添加微信:zsf19910720 張老師】
(6)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不可缺少的內容。在新的歷史時期,這方面的教育也應該大力加強。
(7)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紀律教育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正向民主、法制與平等邁進,高等學校必須發(fā)揮自己的有利影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紀律教育成為高校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21世紀教育改革中,加強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紀律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論述高等學校教學原則及其體系。
答:教學原則是依據已發(fā)現的教學規(guī)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對教師和教學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守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學原則是根據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目的,遵循教學規(guī)律而制定的指導高校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高校教學原則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 科學性是指教學內容應是科學的知識和方法,并盡可能反映當代先進的科學成果;思想性是指教師應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觀點,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在教學中實現科學性與思想性的統(tǒng)一,要求教師在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傳播科學的思想和價值觀念。教師應做到:①不斷鉆研業(yè)務,努力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跟上科學發(fā)展的潮流。②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③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更多資訊添加微信:zsf19910720 張老師】
(2)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相統(tǒng)一的原則知識積累與能力的發(fā)展存在密切的聯系。能力是在對一定知識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形成的,豐富的知識“養(yǎng)料”可以為開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供必要的條件。要做到知識積累與促進能力發(fā)展兩方面的相互促進,教師應注意以下幾方面:①在教學中注意使學生的全部認識能力都能積極地調動起來,使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等都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②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知識的智力因素,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③經常組織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展開討論,促進學生獨立獲得知識能力的發(fā)展,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科學評價他人的能力。④改變目前的考試方法,要注意考出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要兼顧學生自學、動手等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
(3)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的原則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使教學過程能夠高效率進行的保證,學生的主動探索是學習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兩者缺一不可。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緊密地結合起來:①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學習要主動加以引導,進行有效的組織。②善于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③激勵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積極性,從而不斷激發(fā)他們的事業(yè)心和進取心。【更多資訊添加微信:zsf19910720 張老師】
(4)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因材施教要求教師能按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的發(fā)展水平,對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進行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則要求充分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水平,在課堂教學中堅持按照大綱的要求進行教學。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①在教學制度上要提供更多的選修課程,讓學生選擇,發(fā)揮各自的特長,在學科和專業(yè)方向等方面給個體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間。②堅決按照大綱的要求和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③了解不同學生的特點,通過各種途徑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找到恰當的學習方法和形成有個性特點的智力結構。④利用選修課程,開拓學生的視野。⑤幫助學習上暫時有困難的學生。
(5)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認清實踐是人們獲得真理的重要來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促使他們善于在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識,積極地運用所獲得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具體做到以下兩點:①充分認識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重要地位,根據本門學科的特點,通過學習、實驗等教學環(huán)節(jié)適當安排學生參加必要的實踐活動。②注意把各種實踐性的教學活動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使實踐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成為運用和檢驗理論學習,加深理解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法,以期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更多資訊添加微信:zsf19910720 張老師】
4.試述當代世界高校教學方法改革的趨勢。
答:高等學校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與高等教育其他方面的改革同時進行的。一般而言,教學方法的改革,離不開教育思想的轉變、教育理論的深化和教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當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及相應的教學方法改革,從目前來看存在著一些共同趨勢,下面從教學方法的功能、指導思想和結構特征三個方面的變化,來闡述教學方法改革的一些共同趨勢。
(1)在教學方法的功能定位上,由教給知識向教會學習轉變在傳統(tǒng)的高等教育觀念中,高等學校教學的主要目標是通過使學生掌握某一門專業(yè)技術知識,來實現成為某一方面專業(yè)技術人才的教育教學總體目標?茖W的發(fā)展和技術的進步表明,通過高等學校教學傳授給學生的各種專業(yè)技術知識,已經無法達到使學生成為某一方面專業(yè)技術人才的目的,學生通過教學過程所獲得的知識在一個不長的時期內可能就會被淘汰殆盡,應付不斷變化的專業(yè)技術發(fā)展要求的知識和技能,主要由學生在畢業(yè)后自己獲得。因此,在高等學校教學中,人們越來越多關注教會學生學習的問題。
(2)在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上,推行啟發(fā)式,廢止注入式啟發(fā)式與注入式并不是兩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兩種不同的教學指導思想。因此,即使是同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由于指導思想的不同,既有可能被列入啟發(fā)式,也有可能被列為注入式。在啟發(fā)式教學中,教師既要發(fā)揮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也要注意充分調動學生接受知識和鍛煉能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保持一種積極的興奮狀態(tài)。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所獲得的不僅是知識的增加,更重要的是通過獨立的經常性的積極思考,一方面把新知識以較快的速度內化到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去,另一方面鍛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研究能力、邏輯歸納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更多資訊添加微信:zsf19910720 張老師】
(3)在教學方法的結構上,由講授為主向指導學生獨立學習與研究為主由于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fā)展水平的限制,講授法是傳統(tǒng)高等學校教學過程中最常見的教學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高等學校的教學內容日漸豐富和深入,學生需要學習和掌握的內容也越來越多,高等學校已經無法把學生希望學的、教師希望教的所有知識都通過講授法來完成了。與此同時,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與敏感,促使他們越來越希望能夠通過多種手段獲取他們希望得到的知識。因此,教會學生獨立進行學習和研究已經成為高等學校教學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目標和任務。
【更多資訊添加微信:zsf19910720 張老師】